/ 财经新闻

财政部1.8万字财政政策报告,有何看点?

发布时间:2025-03-24 19:38:21

3月24日,财政部发布《2024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下称《报告》),约1.8万字详细介绍2024年财政政策执行情况,并展望2025年财政政策。这也是自2020年以来,财政部连续第五年发布这类报告,是系统梳理过去一年财政政策成效的重要文件。

对比《2023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与2024年《报告》,2023年财政政策一大亮点是减税降费,当年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过2.2万亿元,支持经营主体纾困发展。而2024年的财政政策重点转为通过发行1万亿元特别国债等,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并出台一揽子增量财政政策,如实施总额12万亿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组合拳”,支持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随着此前大规模减税降费,目前中国小口径宏观税负(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已经处于世界较低水平。中央已经明确要稳定宏观税负,采取结构性减税。在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等形势下,财政收支矛盾不断加大,多位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专家认为,大规模减税降费对消费和投资的提振作用有限,也影响财政可持续性,因此减税降费政策转向扩大财政支出。

2025年财政政策也总体延续这一趋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施正文告诉第一财经,今年预算报告并未出台新的减税降费政策,而是通过加大举债来扩大政府财政支出,重点投向民生、科技创新、促消费等领域。

根据今年预算报告,预计2025年全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4.4%,全国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增长23.1%。

与2023年财政政策报告相比,2024年《报告》中财政政策一大亮点是更大力度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和房地产风险。

2024年《报告》拿出单节约千字详细介绍去年化债工作。

《报告》称,2024年安排2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额度,支持各地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安排8000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门用于化债;安排4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支持地方统筹用于符合条件的政府投资项目,以及消化政府拖欠企业账款。健全信息共享和监管协同机制,全口径监测地方政府承担偿还责任的债务情况,动态分析、及时预警、防范风险。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依然是2025年财政改革发展六大重点工作之一。

今年预算报告要求,做好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置换工作,区分轻重缓急,统筹好置换债务优先序和各年度置换安排,加强再融资债券投向管理、过程管理,严防政策执行走偏和道德风险。将隐性债务置换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结合起来,加快剥离平台的政府融资功能,推动隐性债务风险化解和平台市场化转型。健全地方债务监测体系和政府债务风险指标体系,推动建立统一的地方政府债务长效监管制度。

无论是2023年财政政策报告,还是2024年《报告》,加强民生保障都是财政政策执行的重点。而这也更能体现在2025年财政政策中,今年更多财政资金“投资于人”。

比如,2023中央财政下达补助资金约1万亿元,支持各地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2024年中央财政安排补助资金约1.1万亿元,支持各地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今年预算报告明确,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将城乡居民全国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每人每月提高20元,深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保障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与2023年财政政策报告相比,2024年《报告》中财政政策通过消费品以旧换新等这一财政补贴形式促消费,无疑是一大亮点。而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力度进一步加大。

比如,今年预算报告明确,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扩大政策覆盖范围、优化补贴申报流程、健全回收利用体系,撬动更多大宗消费。

上述《报告》对2025年财政政策展望方面,基本跟今年预算报告部署相一致。重点工作包括支持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城乡区域融合发展;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强财政科学管理。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