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港股三大指数低开,恒生指数跌0.46%,恒生科指跌0.64%,国企指数跌0.44%。
盘面上,造车新势力、科网股表现弱势,小鹏汽车跌3.21%。
隔夜中概股方面,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跌3.84%,创2月25日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关于港股后市
据中证报,业内人士表示,在积极政策预期的支持下,港股龙头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望持续增长。另外,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市场利率有望进一步下行,南向资金有望加速涌入港股市场。
方正证券发布研报称,目前这轮港股上涨的逻辑仍未被打破,当前港股市场整体估值基本处于历史平均水平附近,估值并未达到极端水平。往后看,该行认为在中国经济回升向好、上市公司盈利触底回升、流动性环境整体友好、科技产业逻辑催化等逻辑支撑下,中国资产吸引力有望持续提升,推动港股市场行情继续向好前进。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排排网财富理财师姚旭升分析称,港股市场整体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在流动性宽松延续、国内经济复苏以及政策支持的背景下,港股有望延续震荡上行的走势。同时,随着AI应用场景落地和国内科技自主可控逻辑的强化,科技股仍有一定的上涨空间。
华泰证券研报指出,短期科技盈利、经济企稳与政策预期三重逻辑或持续支持港股相对收益表现。中长期而言,仍旧坚定看好中国资产价值重估行情演绎。结构上,维持此前哑铃配置,沿盈利预期上修方向寻找线索:
1)配置在DeepSeek发布催化下25/26E盈利预期有所上修的港股互联网与科技硬件标的,把握中美科技股价值重估机会;
2)配置受益于消费刺激政策落地、延续春节消费数据回暖的新消费方向;
3)关注有望受益于AI发展、且自身具备景气或政策催化的港股创新药;
4)盈利预期相对稳健的红利标的,或仍可作为底仓配置选择。
中信证券发布研报称,在近期市场演绎完高切低后,预计后续内外资回流港股的趋势会放缓,港股明显跑赢A股的状况会告一段落。年报季市场回归业绩驱动,A股核心资产蓄力上涨。特朗普的理想“政策三部曲”进度在加快,美国在年中发生衰退的概率在明显提升。美国衰退预期交易不会影响中国资产,但真实的衰退如果发生仍然会产生负面影响。预计春季躁动的中后段纯资金驱动的主题会降温,建议聚焦A股和港股核心资产。
睿远基金国际业务部负责人、睿远港股通核心价值混合基金经理张佳璐表示,尽管已经有部分国际资金进入了港股市场,但仍有许多资金目前可能在等待中国经济基本面的进一步改善,他们会更加在意具体指标的变化,例如房地产企稳情况、PPI改善情况,看港股消费品公司的ASP等的变化情况。她表示,在AI技术突破、政策环境改善以及资金流入的共同推动下,香港市场仍具备进一步上涨的空间,尤其是在消费、医疗等尚未完全启动的领域。
热点聚焦
1.上浦东新区副区长李慧表示,浦东将问需于企,强化全方面的要素支撑。将聚焦人形机器人、大模型、生物制造等赛道,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特色园区地标。将深化产业用地弹性规划和功能复合,持续加大“工业上楼”力度,最大程度释放产业空间。将面向全球深化“明珠计划”,更大力度引进各类人才,配套出台团队建设、科研攻坚、创业投融资、安居配套等一揽子激励措施。将完善全生命周期多元化、接力式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发挥国资创投引导作用,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浦东发展,2025年产业投资预计超150亿元。
2.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安文建介绍,2025年,加力塑强现代化工业体系,新兴产业重在聚链成群,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未来产业重在打造生态,大力促进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来产业加速园区。
3.鸿海董事长刘扬伟在2025 GTC大会上表示,AI将成为鸿海今年最重要的运营动力。被问及鸿海服务器营收是否有望超越iPhone业务时,其表示,“两年内一定会”,最快今年就有可能实现。
4.3月20日下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提出,加大中药资源保护力度,编制中药资源保护和发展规划;发展中药材现代种业,研究制定中药材种子管理办法。
此外,《意见》还提出,专注创新和特色化发展,深耕细分领域,培育发展一批中药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鼓励战略性并购重组和资源整合,培优扶强龙头企业。研究制定推动中药工业企业全产业链布局的政策。
公司要闻
中国移动(00941):2024年收入为人民币10408亿元,同比增长3.1%;净利润为1384亿元,同比增长5.0%。
长和(00001):2024年收入总额4766.82亿港元,同比增加3.28%;净利润170.88亿港元,同比减少27.29%。
美高梅中国(02282):2024年经营收入313.87亿港元,同比增加27.15%;净利润46.03亿港元,同比增加74.48%。
中国生物制药(01177):2024年收入288.7亿元,同比增加10.2%;净利润35亿元,同比增加50.1%。期内5年内上市的新产品收入达到100.9亿元,同比增长25.4%。
恒基地产(00012):2024年收入252.56亿港元,同比减少约8.39%;盈利62.96亿港元,同比减少约32%。
青岛港(06198):2024年营业总收入为189.41亿元,同比增长4.23%;净利润约52.35亿元,同比增长6.33%。
天津银行(01578):2024年营业收入167.1亿元,同比增长1.5%;净利润约38.02亿元,同比增长1.1%。
途虎-W(09690):2024年收入147.59亿元,同比增加8.5%;经调整净利润6.24亿元,同比增加29.7%。
高伟电子(01415):2024年收入达约24.94亿美元,同比增加约170.0%;净利润1.19亿美元,同比增加约155.54%。主要由于客户的新后端摄影机模组订单增加所致。
同程旅行(00780):2024财年实现收入173.41亿元,同比增加45.8%;净利润19.74亿元,同比增加27.04%。年付费用户同比增长1.5%并达到2.38亿人。
珍酒李渡(06979):2024年收入约70.67亿元,同比增长0.5%;利润约13.24亿元,同比减少43.1%。
赤子城科技(09911):2024年经调整EBITDA为约9.63亿元,同比增加42.8%。
本文转载自腾讯自选股,智通财经编辑:李佛。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