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新闻

A股午评 | 创业板指半日涨超2% 市场超4400股飘红 AI应用端掀涨停潮

发布时间:2025-03-06 12:37:40

3月6日,隔夜中概股指数大涨逾6%,创去年10月以来的收盘新高。受此影响,早间中国资产再度走强,截至11:30,港股方面,恒生指数涨近3%,恒科指涨近4%,科网股大涨,快手涨10%,阿里巴巴涨超7%。

A股方面,市场高开高走,科创板、创业板指领涨,市场超4400股飘红,半日成交再度突破万亿元,截至午间收盘,沪指涨1.06%,深成指涨1.75%,创业板指涨2.15%,科创50指数涨3.52%。

高盛上调新兴市场指数目标价,预测中国股市将进一步上涨。高盛认为,中国股票目前拥有的三大看涨催化剂:首先是财政刺激力度加大。其次,企业每股盈利恢复增长。另外,潜在的关税解决方案也是值得期待。

盘面上看,AI产业链爆发,其中AI应用端掀涨停潮,智能体、游戏等方向领涨,汉得信息等十余股涨停;算力概念股冲高,海南华铁等多股涨停;“牛市旗手”券商股走高,首创证券涨停;半导体板块走强,寒武纪涨超8%,北方华创一度触及涨停;6G概念、华为概念、机器人等方向均表现强势。下跌方面,工程机械、银行等前一日强势板块回调,油气、农业等板块表现弱势。

从资金动向来看,主力资金净流入软件开发、IT服务、证券、计算机设备、广告营销等行业;资金净流出国有大型银行、化学制药、光伏设备、电池、炼化及贸易等行业。

机构观点

展望后市,申万宏源认为,中期继续看好科技产业趋势是结构主线。

1、高盛上调新兴市场指数目标价,预测中国股市将进一步上涨

高盛把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12个月目标点位从1,190上调至1,220,以反应人工智能采用对中国企业利润的积极影响。新的预测表明该指数较周二收盘价还有12%的上涨空间。Sunil Koul等策略师预计中国股市将进一步上涨,因刺激措施有望稳定经济增长。

2、申万宏源:中期继续看好科技产业趋势是结构主线

申万宏源认为,短期顺势调整,多方面问题集中消化:美对华关税威胁再加码,主要矛盾暂时切换回海外扰动,3月初和4月初是验证窗口。科技产业趋势短期低性价比问题被广泛讨论,顺势调整是健康的,等待产业催化再出发。调整窗口更看好有短期催化的价值板块:国际工程承包、房地产、券商,关注一季报窗口长期破净公司市值管理的投资机会。中期继续看好科技产业趋势是结构主线,重点关注:国内AI算力和应用、人形机器人和低空经济。

3、中泰证券:当前持有防御类资产的投资者无需追高科技股

中泰证券认为,短期来看,春节后市场上涨主要由科技突破带来的估值提升带动。若总量政策不及预期,以及企业盈利尚未好转,则指数调整的压力或比市场预期的更大。因此,对于当前持有防御类资产(红利、债券)和安全类资产(黄金、有色、电力设备、军工、核电等)投资者,我们认为无需被“逼空式”追高科技股,特别是转向A股中估值过高的中小市值、科创。就产业角度而言,尽管当前市场高波动较大,但2021年新能源与创业板是一条贯穿全年的产业主线。2025年互联网龙头、算力等恒生科技标的走势或类似2021年的新能源行情,成为局部结构性机会的主线。

4、中金公司:下半年市场表现有望好于上半年

中金公司认为,展望后市,随着国内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A股市场已过重山,底部大概率已经出现,风险偏好有望回升。在科技与文化领域发展超预期的催化下,市场结构性机会增多,自下而上的赛道研究更加重要。从节奏上看,当前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降息的时点在6月,届时汇率掣肘减轻,下半年市场表现有望好于上半年。

热门板块

1、AI智能体概念爆发

AI应用端持续走强,智能体方向领涨,立方控股、汉得信息、用友网络、酷特智能、南兴股份、泛微网络等十余股涨停。

点评:消息面上,日前,一支来自中国的团队正式对外发布通用型AI Agent产品Manus。据团队介绍,Manus在GAIA基准测试中取得了SOTA(State-of-the-Art)的成绩,显示其性能超越OpenAI的同层次大模型。

2、半导体板块强势

半导体板块持续拉升,北方华创一度触及涨停,福光股份20%涨停,拓荆科技、京仪装备、中科飞测、富创精密、中微公司等大幅拉升。

点评:消息面上,ASML预计2025年-2027年,全球300mm晶圆厂设备支出预计分别1232亿美元/1362亿美元/140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4%/11%/3%。

3、6G概念继续走强

6G概念股继续走强,三维通信2连板,国脉科技涨停,信科移动、金信诺、本川智能、信维通信等跟涨。

点评:银河证券研报显示,基于6G整体研究节奏,6G的关注度逐步提升。百倍速率、容量等全新网络性能撬动六大应用场景,6G超大规模天线阵列ELAA-MM变64T64R为256T256R,再度重构基站产业链,天线、滤波器、功率放大器、PCB量价齐升,全双工CCFD、智能超表面RIS、轨道角动量OAM、太赫兹光电发射等技术进一步增加器件用量、精细化材料考量等。

本文转载自“腾讯自选股”,智通财经编辑:王秋佳。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