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作出了系统部署。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在坚守底线前提下,鼓励各地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强化改革举措集成增效,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活力。”“启动实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改革要把握好以下要求:
一是坚持稳慎推进。现行农村宅基地制度是长期演变的结果,要充分认识改革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保持足够的历史耐心,防止犯颠覆性错误。
二是强化基础工作。严格规范管理,强化基础工作是实施改革的必要前提。要完善农村宅基地统计调查制度,全面摸清宅基地底数,建设农村宅基地数据库和管理信息平台。加快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科学确定宅基地规模和布局。结合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分类分步妥善处置农民建房和宅基地历史遗留问题。按照不动产统一登记要求,加快完成房地一体的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理顺宅基地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基层管理体系队伍。
三是维护农民利益。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农民权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动和依靠农民,发挥农民集体自主协商作用,让农民成为改革的决策者、参与者和受益者。要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切实保障农民宅基地合法权益,坚决防止不顾农民意愿强迫农民上楼,坚决防止违法侵害甚至剥夺农民依法取得的宅基地使用权。
四是注重因地制宜。我国幅员辽阔,农村情况有很大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地理区位条件、民族文化风俗等,对各地农村宅基地的具体管理方式都有深刻的影响。改革要适应差异性、把握规律性,鼓励基层在守住底线的基础上,聚焦突出问题大胆探索,做到有的放矢、分类施策。
五是防止改革走偏。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保障农民和集体的土地权益,促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而不是放开让城里人下乡买地建房。要坚决防止打着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旗号行买卖宅基地之实,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严格禁止乱占耕地建房。盘活的土地资源应主要用于农业农村发展。
六是加强党的领导。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党的传统,宅基地矛盾问题多、工作难度大,是一块“硬骨头”。要推动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把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摆到重要位置,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调动各方力量打好改革攻坚战。要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和基层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确保改革能落地、出实效。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