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党日活动事关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在当前的党建工作实践过程中,基层党支部对其所承载的价值功能认知不清,前期策划精细度不够,致使主题党日活动形式单一,缺乏特色和创新。结合基层党支部工作的特点,深入挖掘并总结其内在的规律,围绕时间、内容、形式三个变量,以时间节点切入为关键、内容深度为核心、展现形式为保障,就如何提升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质量有以下思考。
(一)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是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载体。全面从严治党,要从党内生活严起,从党内生活管起。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是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促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载体,是提升基层支部功能和组织功能,向基层压实责任链条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基层党支部通过该制度打通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压力传导的最后一公里,激活神经末梢,在实现组织生活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夯实组织基础建设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是增强党员的身份意识和宗旨意识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基层党支部普遍重视主题党日的开展,基本做到了有文件部署、有年度计划、有检查考核,通过重温入党誓词、佩戴党徽、交纳党费、红色教育、诵读活动、理论学习、支部共建等活动,能激发其情感,强化其身份归属,促使其真正牢记党员身份意识和宗旨意识。通过开展有质量有特色的主题党日活动,提升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加强主观世界改造,进一步激发基层党员意识的能动作用,增强党内活动的鲜活力和凝聚力,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是推动党建与具体工作融合的重要媒介。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可将工作中的难点和痛点作为攻坚克难的内容,促进党建工作更加精准对接业务发展所需,做到业务工作开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延伸到哪里,把党的领导融入业务工作全过程,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抓在平常、融入日常,坚持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这是积极探索党建与具体业务工作融合的重要方式和路径。
(一)未满足普通党员对高质量主题党日活动的需求。随着党内法规制度的持续完善,党的建设工作标准和要求不断提高,基层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质量在机制倒逼中自发提升。基层党支部以往的主题党日活动不能满足党员通过微观切口获得更精深认知的需求,并且,基层党员更希望在学习方式上能够有更多元的选择。
(二)主题党日活动策划深度不够。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已成为共识,但在实践过程中,主题党日活动往往策划不够,仅仅延续既定的活动形式,没有推陈出新。同时,对党员就提升活动质量的诉求表达引导不够,在活动过程中党员被动参与多,主动思考少,缺乏参与感与体验感,致使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无法成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促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载体。
1.结合时间变量策划主题党日活动主题。时间是唤起人们意识情感的一种自然催化剂。随着历史文化的积累,很多时间节点因特殊的历史事件被赋予了特殊的、历史、文化意义,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中发挥着特殊的功能性作用。可以围绕时间节点的特殊、历史、文化背景和当前党的创新理论学习,融合发展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等时代性因素策划主题,围绕具有特殊意义的时间来做实做细活动的前期策划,提升活动的仪式感和参与感。按照时间点承载的价值,根据其出现是否具有周期性,将时间点分为周期性时间点和非周期性时间点。
(1)周期性时间点。以年度为周期,在每一个阶段都会出现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时间节点,这些节点成了民族文化基因的纽带,具有重大的、社会、文化教育功能。如元旦、清明节、劳动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国家扶贫日等,这些时间节点都可以成为月度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的策划参考点,可以结合本组织的功能职责进行策划组织,开展具有特色的实践活动。
(2)非周期性时间点。围绕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等,各行各业都会部署具有明显时间节点的阶段性工作。例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谋划单位年度重点核心工作,都可以而且必须成为主题党日活动策划的参考点,实现党建与业务工作的互融共促。周期性时间节点和非周期性时间节点在某些特殊的时段具有高度的关联性,若能基于这种关联围绕特殊时间节点这一变量进行深度策划,更能提升主题党日活动的质量,在丰富活动内容、强化情感记忆方面具有典型意义。
2.围绕主题党日活动做实内容的精深准备。根据时间节点组织与主题党日活动内涵和意义一致的活动内容,通过小切口精准推送,提高内容供给质量,增强党员在主题党日活动中的参与感、获得感,进一步激发党员的身份意识和宗旨意识。
(1)理论只有彻底才能说服人。在移动互联的自媒体时代,技术进步实现了人们基础认知效率的提升,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处于信息过载状态。面对海量信息,党务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不再是信息“量”的收集,而是信息“质”的提升,从认知的效能上着手,从精度和深度去挖掘内容,立足专业的温度、挖掘内容的深度、拓展引导的力度,在信息组织和供给上不断满足党员对高质量组织生活的需求。用深度的细节内容来诠释日常工作生活中熟悉的主题,将理论学习、当前困境、后续对策等串联起来,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融入,吸引党员同志的学习兴趣,激发深度思考。
(2)理论只有转化才有生产力。目前,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需要学习的理论、政策和文件很多,容易出现“大”对“大”“空”对“空”的情况,距离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究其原因,第一,支部组织的理论学习与实际结合不充分,支部组织理论学习过程不够深化,没有把宏观理论背后的道理、学理和哲理讲清楚,用理论解释理论,在语言上缺乏鲜活性,不够接地气;第二,转化不够,理论是时代的声音,理论学习没有与现实微观现象相结合,不能有效结合实际做好理论的转化与解释,缺乏吸引力;第三,不能有效做到“小切口”式的深入,没有从现实细微的角度来解释具体现象,缺乏以小见大的吸引力,未能达到学思践悟笃行的效果。要实现理论的转化,就要用具体的数据、有代表的案例、身边的典型来转化所要学习的内容,抓住党员的思想关注点,实现认识上的共识、情感上的共鸣和思考上的同向,实现理论学习的“走心”。
3.用合适的形式呈现主题党日活动内容。好的形式对更加全面、更加充分、更有深度地展现内容有着正向牵引作用。基层党支部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如何解决形式单一的问题,恰当的形式对内容的充分展现,对增强学习的感染力、影响力、穿透力有着积极影响,可以通过形式和内容的有机融合,达到最佳的预期效果。
(1)形式创新是提升主题党日活动质量的重要举措。基层党支部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的形式困境,究其根本原因是对额外成本的过度考量,部分基层党支部仅仅从时间投入、便利程度等来衡量效益,缺乏从效果的维度来看待形式对内容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基层党组织围绕特殊时间节点、特殊内容,采用特殊的形式调动参与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展高质量的主题党日活动,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真正增强基层党员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2)牢牢把握形势为内容服务这一出发点。变量分析法中特殊实践形式是时间和内容这两个变量综合作用的衍生,在主题党日活动实践中,基层支部在形式上存在单一的困境,这与党日活动所承载的价值功能、所追求的效果目标不匹配。好的活动方式应该是多元的,应该在多样化中实现兼容并蓄,个人讲座、现场观摩、实地体验等都是活动的形式,具体采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需要根据具体的内容来确定,运用好表达形式对提升活动效果、激发党员的主动性大有裨益。
(3)形式呈现与主题内容相契合。主题党日活动形式必须与确定的主体、所准备的内容相匹配,不能策划准备很扎实,落地执行追求“形式”,忽略“内容”。主题党日活动无论怎么策划,政治性、时代性、战斗性、原则性这些党内生活的本质要求是不能违背的,否则就容易陷入随意化、娱乐化、庸俗化的方向,出现“低级红、高级黑”的现象。活动形式必须与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一致,与当期策划主题的要求一致,与严肃党内生活要求一致,与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致。以上关于主题党日活动质量的三个特殊变量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孤立割裂开来看,各变量之间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在实践中要结合具体的情况比较分析,增强主题党日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多用干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合适恰当的例子进行阐释,生动活泼、要言不烦,让党员乃至向党组织靠拢的入党积极分子想参加、乐于参加,通过主题党日活动,实现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汲取奋进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