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衡量干部业绩好不好,关键要看老百姓口碑好不好。”群众口碑是衡量基层干部为民实干担当的标尺,是实实在在听得见的评价反馈。群众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感受是纯粹的,只有脚下沾满“泥土味”,能说“乡土话”,肯干“踏实事”的“泥土式干部”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赢得群众的“好口碑”。
当自来熟式“泥土干部”,勤跑田间地坎拉家常、听民情,放下架子深入一线,赢得群众“声声认同”。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是党员干部决策的重要参考。基层干部要当群众嘴里“熟得很”的人,多走出办公室,深入到群众中找到工作的方向目标和经验方法。勤跑腿来到乡村、田野,遇到群众乡亲就主动“打招呼、靠近乎儿”,把自己摆在“乡里乡亲”的位置上,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自然而然地成为群众的“老熟人”,在一次次的问候、闲聊中了解群众的问题与诉求,将群众的冷暖记在本上,放在心间。
当碎碎念式“泥土干部”,善用乡土话讲政策、拢民心,言语之间平实易懂,赢得群众“声声称赞”。基层工作者应厚植“人民至上”的崇高理念,一切从群众出发,一切为了群众。基层干部要当群众嘴里那个“热心肠”的人,走基层遇到群众不要缄口不言,而应变成“话痨儿”般与群众互动交流,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与群众交谈时,要讲群众听得懂的“土话”,用朴实的语言,讲政策、答疑问,说真话、讲实话,不说空话、套话,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做到民呼必应、民提必办。
当靠得住式“泥土干部”,践行实干担当办实事、解难题,撸起袖子踏实干事,赢得群众“声声好评”。群众的期待是否被看见,群众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关键一环是落实。基层干部要当群众嘴里那个“靠谱儿”的人,不仅说得好,还要干得好。基层干部要拿出实干精神,把心中的信念化为坚定的守护,把无私的情怀化为笃行的脚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把群众的“问题清单”转化为工作的“计划清单”,不断开创为民服务的新局面,用实际行动,让群众看到政府为民服务的决心和成效,感受到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力度和温度。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