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月25日讯 他以球员和管理者的身份,与拜仁慕尼黑共同书写了历史。值此70岁生日之际,卡尔-海因茨-鲁梅尼格接受了俱乐部会员杂志《51》的专访,谈到拜仁的DNA、争论文化的价值,以及在谈判桌上寸土必争的哲学。
以下是第一部分内容:
鲁梅尼格先生,首先祝您生日快乐!让我们回到您球员时代。如果您今天还在踢球,能在顶级水平立足吗?
“上帝赐予我的那些天赋——速度、盘带、得分能力——这些品质在今天依然受欢迎。当年的教练德特马尔-克拉默非常细致地和我一起打磨这些能力,我一直很感激他。所以我想答案是:是的,我可能依然能跟得上。”
如果让您今天加入曼城或者拜仁这样的球队,您会扮演什么角色?
“首先要说:没有别的球队,只有拜仁!(笑)我虽然也曾在国际米兰效力,最后在日内瓦踢完职业生涯,但拜仁始终是我的心之所属。战术上我通常是影子前锋,身前有传统中锋——在拜仁时是盖德-穆勒或迪特-赫内斯,在国家队则是克劳斯-菲舍尔或霍斯特-鲁布施。我很喜欢这种从中场后插上、发挥自己优势的角色,这也是我今天依然会首选的位置。”
当年的战术可与今天完全不同吧?
“那时是严格的人盯人。后卫们的原则就是:中场休息时也要跟着你的对手去厕所。对手能90分钟踩在你脚上,比如卡尔海因茨-福斯特或者汉斯-彼得-布里格尔,那位‘普法尔茨压路机’。他们可一点都不好对付。今天是区域防守,这为穆夏拉或奥利塞这样的创造型球员打开了空间。他们可以在不同区域活动,展现完全不同的能力。”
在您看来,如今怎样才算一名完整的前锋?
“和过去一样,首先必须要有速度。以前我们还有典型的组织核心,但如今几乎没有了。现在需要的是快速、纵向的传球配合。以里贝里和罗本的拜仁时代为例,我们非常高效:阿拉巴一个长传到边路,里贝里或罗本一对一突破,马上就有威胁。那时即使是巴塞罗那这样的豪门也会头疼。这就是拜仁至今仍然保留的DNA。”
拜仁的比赛哲学正是那时逐渐形成的?
“没错。有趣的是:过去右边锋是右脚球员,左边锋是左脚球员。而今天几乎都反过来了,这是范加尔在拜仁引入的。以前边锋的职责是沿边线传中,中路有盖德-穆勒等着。今天他们会内切,盘带、射门或送出助攻。奥利塞在我看来已经是欧洲最好的球员之一,他拥有我们需要的一切:快、能过人、能进球。路易斯-迪亚斯同样如此。”
假如您和穆夏拉搭档10号位,边路有里贝里、罗本、奥利塞或迪亚斯,前面是凯恩。这样的组合能成功吗?
“这肯定会让我非常开心(笑)。当年在克拉默或帕尔-切尔奈这样的教练手下,我们并不踢统治性的足球,而是适当收缩打反击。经常是保罗-布赖特纳一拿球就第一时间找我,如果我抢先半米,几乎没人能追上。那时后卫们可真难受。”
您在球员生涯中学到过哪些后来对人生有帮助的东西?
“作为球员,你必须在团队中发挥作用,同时也要走好自己的道路、做出决策。这在之后的谈判中给了我很大帮助。你必须为自己的立场坚持,不要害怕冲突。今天整个社会几乎没有争论文化了。我的朋友赫内斯一说点批评的话,就会立刻被攻击。我们需要诚实和直言不讳——只有说出真相,事情才会改变。”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