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利尔奥运会:一场盛大的经济陷阱
蒙特利尔奥运会,作为第二十一届奥运会,于1976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这场举世瞩目的体育盛事,不仅留下了无数难忘的精彩瞬间,更成为了一场深刻的经济发展教训。
蒙特利尔奥运会亏空了巨额资金,据不同资料记载,亏空金额的说法不一。有材料称,本届奥运会费用远远超过了预算。如主体场建筑费,原计划28亿美元,结果花了58亿;组织费用原计划6亿,实际为7.3亿。整个运动会亏空10多亿美元,使该市纳税人至本世纪末无法还清这笔债务。
对于举办奥运会这事,牛津大学曾有过这样一份研究,列举了1962~2012年所有主办城市的实际花费和预算,最后无奈的发现,平均每场奥运会的实际花销往往都超成本预算179%。然而预算的超支,并不意味着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反而可能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蒙特利尔奥运会被称为“蒙特利尔陷阱”,因为为了举办这届奥运会,该市纳税人负债20年。市政当局估计这场奥运会总计耗资1.2亿加元,但最终花销超过预期的13倍。据说,这届奥运会欠下的巨债直到2007年才还清。
蒙特利尔是加拿大最大城市之一,人口近300万。1825年至1849年间曾是加拿大政府所在地。该市位于魁北克南部圣劳伦斯河蒙特利尔岛上,是世界重要海港之一。但由于经济萧条和管理不善,使得蒙特利尔奥运会的举办成本大幅增加。
蒙特利尔奥运会的巨额亏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城市在考虑举办奥运会时,都会更加谨慎地对待预算和成本控制。这也促使国际奥委会对奥运会的举办条件进行了更加严格的审查,以避免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
蒙特利尔奥运会,虽然是一场盛大的体育盛事,但其背后的经济困境,却成为了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大型国际赛事背后的复杂性和风险。这场“蒙特利尔陷阱”,成为了一个警示,提醒我们在追求体育盛事的更要注重经济和财务的稳健。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