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背图、填图是乏味的。应根据人和动物共有的反射机制,对信息源做恰当处理。采用多办法刺激,以获得运动记忆和情绪记忆的最佳效果。把抽象的地图符号化作具体物象激发联想,如柴达木盆地区域图有矿区,有铁路,编成“冷湖向东把鱼(鱼卡)打,打柴(大柴旦)南去锡山(锡铁山)下,挥汗(察尔汗)砍得格尔木,火车东运到茶卡”,一边看图一边诵词, 很快就能记住这部分图。
文理交融,学法兼用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必修1部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
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图文结合,易学好记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紧扣学习主线
无论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现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显著特点,几乎所有的地理问题都跟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地理必须紧扣这条主线。
地理聚合思维法。通过观察和总结地理现象的共同特征和规律,如我国气象学家竺可桢教授通过长期观察气温、气压、风向和湿度等气候要素,以及物候现象,总结出气候变化规律。
地理逆向思维法。通过质疑常规现象,从结论推导原因或条件,如利用青藏高原岩溶地形的反常现象,通过历史发展过程来解释其成因。
地理假设思维法。基于现有科学水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对某些现象作出假设说明,如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说。经纬定位思维。通过熟练掌握经纬度、半球位置、纬度带等要素,迅速定位并了解特定地点的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思维。深入剖析地形类型、分布规律及地势变化等特征,探讨其对气候、水文等自然要素的影响。
等值线图思维。通过解读等值线图的线条疏密、方向和弯曲程度,描绘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
时间计算思维。掌握时间计算技巧,特别是涉及地方时和日期变更线的计算,以便跨越时空障碍。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将这些思维方法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和理解深度。
关键词: 高中 地理 学习方法 归纳 总结 哪些 高效 学习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